
余忠利家的無害化三格式化糞池
本報記者 鄭歡
“一塊木板兩塊磚,三尺柵欄圍四邊”,曾是農村傳統旱廁的真實面貌。曾有人笑言,待久了城市不愿回農村,其中很大的原因是“方便”的事情不方便。如廁難,也影響了一輩輩農村百姓的生活質量和當地的生態環境,更制約著秀美鄉村的建設水平。
近年來,為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,不斷增添“整潔美麗、和諧宜居”的秀美鄉村底色,近年來,我市通過多措并舉,大力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,讓“小廁所”改出“大民生”。
“面子美”也要“里子美”
地面墻面均貼上瓷磚,洗手池、馬桶、男式小便池等樣樣齊全……2月8日上午,記者來到信州區朝陽鎮溪邊村村民朱冬鳳的家,只見其位于室內的廁所干凈而整潔。用朱冬鳳的話說,“這個廁所樣貌跟城里的一樣‘洋氣’了。”“過去用的是旱廁,臭氣熏天,還招來不少蠅蟲,每次‘方便’都是煎熬。前兩年,借著政府給改廁農戶補貼的契機,將廁所按規范改造以后,不僅使用起來更方便,環境也上了一個檔次,生活品質提高了很多。”提起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朱冬鳳一臉高興,也是她真切享受到改廁實惠后吐露的心聲。
隨后,記者在該村入戶走訪時發現,不少村民都已按統一規范將自家廁所進行了改造,且每家每戶都把廁所整理得整潔明亮。“改造后的廁所除了好看、方便,還可以實現對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貯存。你看,這下面,就是無害化三格式化糞池。”走訪中,村民余忠利正在屋后整理剛栽種的花草,據其介紹,這些花草下“藏”著三個池子,每個池子上鋪了一塊蓋板,“第一格儲存廁所排入的糞便與殘渣,第二格將糞污進行沉淀、過濾,第三格即形成了高效肥水。如果要利用肥水作為原料進行種田的話,直接打開第三格的蓋板就可以取出來使用了。”溪邊村“改廁明白人”徐啟正告訴記者,進行三格式改廁后,能有效控制糞尿污染,減少蚊蠅傳播疾病,降低瘧疾、腸胃炎等疾病的發生,不像以前糞水沒經過處理直接進入田里,不僅傳播疾病,肥效也很差。
不僅“改面子”,還要“改里子”,“廁所革命”改出了美麗鄉村,也改出了品質生活。據市農業農村局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周正有介紹,為有效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我市注重發揮政府引導作用,并結合實際,制定出臺了《上饒市“十四五”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》,明確改廁目標要求、重點任務,做到有章可循,有規可依。同時,全市各地依據農戶自身條件、鄉村發展實際、污水管網基礎設施不同,分類分區有力有序推進單戶改廁、聯戶改廁和污水管網入戶等改廁模式,以及磚砌式、一體預埋式、沼氣池式等改廁類型,依據問題類型、整改方式分類確定補助金額,將資金撥付至鄉鎮,由鄉鎮發放至農戶或承建方,切實把“小廁所”放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大體系中去推動。
從“要我改”到“我要改”
據悉,近年來全市農村累計完成改廁140余萬戶,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2.8%。“剛開始有的村民不理解,覺得使用不習慣,有的擔心要花很多錢、認為沒必要。還有的以為旱廁改為水沖廁后,就不能當農家肥用了。但通過先行試點改造一批后,大家都看出好處了,都搶著改了。其實農戶只需負擔室內部分,戶外的包括化糞池等都是由財政補貼免費為農戶改的,有些地方對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室內外改造都由政府承擔。”周正有說,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是一項民生工程,更是一項民心工程。“把好事辦好”,必須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。
“為了讓老百姓更好地了解改廁的好處,打消他們的顧慮,我們充分利用橫幅標語、廣播電視、網絡媒體、微信公眾號、抖音視頻以及宣傳欄、流動宣傳車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農村改廁工作,并嚴格落實信息公開、村務公開制度,公示戶廁改造和補助資金使用情況,確保戶廁改造目的意義、方式方法,以及資金補助標準戶戶知曉、人人知情,激發廣大群眾的改廁積極性和自覺性。”周正有介紹,同時,他們還按照國家農業農村部頒發的《農村三格式戶廁建設技術規范》,加強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,確保每個鄉鎮有一個專業技術人員、每一個村有一個“改廁明白人”。在改建中,農戶對不滿意、不明白的地方可隨時向“改廁明白人”反映,“改廁明白人”可根據實際情況,同工匠協商改造方案,確保農戶滿意,其思想觀念也悄然從“要我改”轉變為“我要改”,主動參與到“廁所革命”中。
從“小改變”到“大文明”
采訪中,記者發現,隨著農村“廁所革命”走向縱深,如今,我市越來越多的農戶享受到這項民生工程帶來的便利和實惠,鄉村環境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。
“改廁不是形式,一定要改得健康、改得實用,要真正改到群眾心坎里,不僅要改好,后期還要管護好。這樣才能讓群眾用得舒心安心。”周正有說,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不僅要算健康賬、經濟賬,更要算文明賬。接下來,他們將秉持“數量服務質量、進度服從實效、求好不求快”原則,會同衛健、鄉村振興等部門加強農村改廁質量的監督指導,確保改一個成一個,不反復、不折騰。同時,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改廁模式,從實際情況出發,充分照顧群眾的體驗和感受。用好督查考核指揮棒,既通報進度,更要督促質量,既發現和糾治問題,也及時總結推廣經驗,選樹一批群眾積極參與、質量標準規范、群眾滿意度高的改廁典型。
“我們將始終堅持建管并重,注重長效,扎實有序持續推進農村‘廁所革命’,切實把這件實事辦實、好事辦好,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從中受益。并且,以此為契機,推動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,實現‘物’的新農村與‘人’的新農村齊頭并進。”周正有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