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核心導讀
一塊磷酸鐵鋰電池如何誕生?日前,記者穿上無塵衣、戴上防塵帽和口罩,走進上饒經開區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生產車間,見證了高自動化生產的神奇——歷經合漿、涂布烘烤、輥壓分切、模切、卷繞、組裝、注液、化成分容等8道工序,作為電池系統最小單位的電芯便誕生了。
“通過儲能關鍵技術的應用,我們電芯的循環壽命可達12000次,比現有水平增長了3倍,能量密度達到200瓦/時每公斤。”安馳科技科研負責人陳福源介紹,此項技術榮獲2022年度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,并已運用到企業產品中,大幅提升了鋰電儲能體系的比能量、比功率和循環壽命,該企業也入選了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
申請發明專利131項、實用新型專利204項、外觀專利82項,已授權發明專利27項……一個個數字見證了這家企業“由小變大”的快速成長經歷,凸顯出上饒經開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——精準施策,用好用足政策和服務,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,不斷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“破土而出”,促進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
1 “到現場”挑出“種子”選手
“每年我們都會對創新型企業進行摸排,到現場與企業面對面交流,提供訂單式服務,你看,我們現在已經有‘專精特新’企業63家,其中國家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4家。”3月15日,打開上饒經開區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基本情況表,區經發局有關負責人言語中帶著藏不住的喜悅。
事實上,“到現場”幾個字,早已成為上饒經開區培育中小企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詞。區經發局積極推行“一線工作法”,讓干部走出辦公室,走進園區、企業、生產車間等一線,發現問題、研究問題、解決問題。“創新研發投入方面有沒有困難?”“目前生產上有沒有什么困難?”……帶著實際問題,掛點干部們敲開工業企業大門,開展集中走訪調研。這既是對企業問題的全面收集,也是對先進制造業發展最新情況的一次大摸底。由此帶來的,是專精特新“種子選手”的圈定。
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從何而來?上饒經開區建立了梯度培育機制,遴選一批中小微企業建立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培育庫,分類建立了創新型企業培育庫、“小巨人”培育庫、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庫等,提供精準輔導、培訓強化、推薦申報、公共服務、融資借貸等扶持措施,形成了圍繞“兩光一車”主導產業企業發展“雁陣”——晶科能源、鳳凰光學、吉利新能源、耐普礦機等龍頭企業作為“頭雁”,在產業鏈中分布著安馳新能源、宏欣光學、超聯光電等第二梯隊企業,隨后則是不斷涌現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
2“發紅利”厚植“發育”土壤
“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業的快速增長,與我們逐步構建的培育體系密切相關。”夏朱毅表示,為激勵“種子”企業盡快“生長”,上饒經開區也拿出不少“真金白銀”。
去年9月,《上饒經開區關于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》出臺,該區對首次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;對首次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、省級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。而對于高新技術企業,建立高企培育長效機制,每年建立一個高企培育庫名單,采取一對一專業輔導。
同時,該區還積極培育一批研發創新型企業、高成長性企業、數字化轉型企業、綠色發展標桿企業、股改上市企業,讓扶持政策更精準、更聚焦,并對納入專精特新、高新技術、創新高成長性、規上工業、股改上市等重點培育企業,建立“白名單”制度,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通過競爭機制選拔吸納優質社會服務機構,免費在企業培訓、政策咨詢等方面提供“一對一”專屬服務。
3 “優服務”提升“育種”環境
走進江西耐普礦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一線,各個車間內機械轟鳴,磨機備件、泵備件、管道管線等一件件產品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。當前,該企業訂單已達3億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,而這離不開創新平臺的打造和投入。
為打開國際市場,耐普礦機將科技創新作為“第一動力”,打造了全球第一大的磨機襯板實驗裝置,并即將完成安裝,投入使用。有了好的技術支撐,訂單接踵而至。
企業的高質量發展,不僅有賴于自身條件,更是對營商環境和服務水平的考驗。上饒經開區運用片區化服務新模式,創新服務機制。在耐普礦機二期生產基地的建設現場,該區通過片區化管理,解決了企業水電氣的保障問題,同時采用容缺辦理,加快新廠房的建設進程。
此外,該區還在企業分類上探索提級服務,在金融、人才、項目申報、用工招聘等方面優先推薦,在土地、子女就學、技能培訓、用水、用電、用氣等方面優先保障,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、實現企業提質增效,全力促進產業升級發展,激發全區經濟發展活力,實現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